济源打造愚公移山精神现实版“教科书”
2017-12-26 11:41:05 来源: 济源日报
关注河南热线

12月23日下午,冬日的王屋山在湛蓝色天空的映衬下更显雄伟壮丽。“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……”愚公移山群雕广场上空,回荡着慷慨激昂的诵读声,郑州第101中学的56名党员在齐诵《列子·汤问》中的《愚公移山》。这是愚公移山干部学院的现场教学内容之一。

“学院成立4年多来,已累计承办832期来自全国各地的培训班,培训学员近5万人次。”市委党校教务科科长赵长玲介绍,前来接受愚公移山精神教育的学员,已拓展到北京、上海、山东、山西、广东等10余个省市。

愚公移山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。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上发表题为《愚公移山》的闭幕词,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由此实现从寓言故事到民族精神的升华。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强调弘扬愚公移山精神,愚公移山精神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。

作为愚公移山精神的原发地,济源把6月11日设立为愚公移山精神纪念日,着力打造具有时代感、说服力的愚公移山精神现实版“教科书”,让愚公故里处处绽放昂扬向上的励志能量。

在济源,不管是宣化大街与济水大街交会处的愚公移山城标,还是王屋山景区入口处的愚公移山群雕;不管是城市边界处的愚公故里创意雕塑,还是济邵高速公路上象征愚公移山精神的“大铁镐”……都从不同角度传递出这座“精神之城”的鲜明特色。

在位于王屋镇迎门沟的王屋山愚公移山红色教育基地,《列子·汤问》愚公移山铁卷墙锈迹斑斑、古朴厚重,透出“踏石留印,抓铁有痕”的精神力量。市文旅集团董事长邱英平介绍,通过实景再现等手法,要让神话时代、农耕时代、生态科技时代的愚公移山精神具象化,使其成为激发全国人民奋发向上的动力源泉。

愚公移山干部学院新校区于一个月前奠基。“新校区按照国家级干部培训基地标准规划建设。”筹建指挥部办公室负责人刘兵奇说,项目突破了地域概念。愚公移山精神在国家层面的历史沿革,在全国的生动典型,在河南的发展实践,在原发地的具体行动等,都要在愚公移山精神展览馆全面体现,目的是让全国人民在强烈共鸣中攒足励志能量。

12月24日,刚参加完愚公移山精神教育培训的郑州学员郑玉璞感慨:“不管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引沁济蟒渠建设,还是世纪之交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建设,抑或是现在的济源蝉联全国文明城市……都是愚公移山精神现实版‘教科书’的生动注脚。”

责任编辑:hN_01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