无隐形壁垒 去潜在风险 招投标“硬举措”提升济源营商环境“软实力”
2022-03-23 10:06:47 来源: 济源日报
关注河南热线

“现在坐在办公室不出门,就可以通过远程解密、网上接受评标委员会询标等方式参与投标,交易全程可谓‘不见面’。”3月22日,河南永正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孙征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。去年以来,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不断升级招投标流程,全面深入优化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,防控潜在风险,大大提高了市场主体的满意度。

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坚持以交易服务工作高效化为抓手,不断优化交易平台系统功能,全面实现全过程“不见面”交易,实现了从项目登记、交易公告和交易文件发布、开评标、中标候选人公示、中标结果公示、中标通知书发放、交易档案管理等全流程电子化。截至目前,示范区招投标领域工程建设项目和政府采购项目的“不见面”开标率达100%。

开发建设电子保函金融服务平台,与中国建设银行、中原银行、阳光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电子保函担保业务。2021年,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开具电子投标保函521笔,承保金额7989.9万元。在招投标活动中对发现的1起串标围标、1起弄虚作假行为向担保银行追溯成功,招标人成功索赔35万元,在全省属首例。

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,为市场主体减负,切实降低交易成本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对所有进场项目实行免费服务。2021年1月1日起取消电子招标文件费用,并要求招标文件与招标公告同步发布,潜在投标人不用登录交易系统就可免费下载。2021年6月21日起取消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市场主体诚信库注册信息现场核对,市场主体网上自助诚信申报即可使用。

“公开、公平、公正”是招投标领域的原则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通过不断完善电子开评标系统,积极推进大数据分析应用。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建设工程交易科工作人员朱毅男介绍:“我们通过大数据整理、分析和加工利用,为行政监督部门提供大数据服务,实现自动预警围标串标、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。”在招投标活动中,投标单位电子投标文件导入评标系统后,该中心运用评标系统清标技术,对投标文件的制作时间、制作机器码、文件创建标识码自动比对,通过监测分析,自动识别交易异常情况。“我们将发现的2起投标文件制作机器码一致的情况转交行政监督部门进行立案查处,同时对围标串标企业的保证金8万元不予退还、26万元保函进行追溯,真正维护招标人合法权益。”朱毅男说。

针对市场主体反映的“专家打人情分,畸高畸低分数”现象,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于2021年9月下发《关于规范建设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内容的通知》,在原有公示内容的基础上增加评标详细情况和评标专家评分情况,主动接受社会监督;对评标专家抽取过程实行“两个岗位”管理“两把密钥”,形成相互制约,并接受招标人代表、代理机构和行业监督部门现场监督,做到抽取人员“责任化”、抽取需求“清单化”、抽取过程“电子化”、抽取结果“保密化”。